6月19日至20日,根據集團黨委年度工作計劃,集團部分黨政領導、2025年度優(yōu)秀共產黨員及優(yōu)秀黨務工作者共計26人奔赴呂梁革命老區(qū),開展了“傳承紅色基因、砥礪奮進力量”主題研學活動。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呂梁地區(qū)革命歷史,汲取精神力量,推動集團實現(xiàn)轉型跨越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領略黃河精神,感受自然與文化交融
“黃河落天走東海,萬里寫入胸懷間。”在李家山 - 黃河十里畫廊,研學人員深切感受到了黃河的雄渾壯美與黃河精神的博大精深。黃河如中華民族一般,歷經無數挫折磨難,仍保持頑強生命力,不斷奔騰向前。
黃河十里畫廊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發(fā)現(xiàn)的自然奇觀。這里懸崖石壁上,懸雕與浮雕串聯(lián),山水畫與西洋畫并列,形態(tài)各異、惟妙惟肖。長達二三十公里的水蝕畫卷,如懸塑、浮雕、西式油畫、山水畫卷般一一呈現(xiàn)。走到黃河灘,登上畫壁,觸摸圓潤石頭,仿佛觸摸到黃河的脈搏。那青、紅的石頭上,水流打磨出的花紋美麗清晰,懸掛的石鐘乳、壁掛的石筍逼真精巧。置身其中,仿若穿越時空,回到遠古時代,感受黃河的神秘偉大。
李家山則宛如一幅古樸寧靜的畫卷。這座被國畫大師吳冠中譽為“世外桃源”的小村落,依偎在黃河懷抱中。錯落有致的窯洞,譜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樂章。村莊的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見證著黃河文化的源遠流長。站在高處眺望黃河,滔滔河水如金色巨龍,蜿蜒于崇山峻嶺間,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。
緬懷革命歷史,傳承先輩奉獻精神
毛主席東渡紀念碑和西北局舊址,是此次研學的重要紅色地標。1948年3月23日,毛主席、周恩來、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在呂梁岔上鄉(xiāng)川口村東渡黃河,離開陜北。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中國革命從戰(zhàn)略防御轉向戰(zhàn)略進攻,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卓越智慧。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碑如不朽豐碑,矗立在黃河岸邊,激勵著人們不斷前行。
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是黨在革命時期的重要領導機構所在地。專業(yè)講解員講述的革命先輩英勇戰(zhàn)斗事跡,讓研學人員仿佛看到當年先輩們忙碌的身影,感受到他們?yōu)楦锩聵I(yè)無私奉獻的精神。一幅幅記錄革命場景的照片、一件件寫滿革命歷史的實物,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。
全體研學人員在鮮艷的黨旗前重溫入黨誓詞,鏗鏘誓言堅定了大家的決心,激勵著大家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在新時代譜寫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企業(yè)建設的“成功篇章”。
活動特色鮮明,實現(xiàn)多維度成效提升
此次研學活動以深化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為主線,創(chuàng)新構建“視野拓展與精神激勵雙軌并行”的實踐載體,將年度“兩優(yōu)一先”表彰與“七一”主題黨日深度融合,實現(xiàn)了“典型示范引領”與“黨性淬煉提升”的有機統(tǒng)一。
活動以“四個維度”成效彰顯特色:一是通過表彰先進營造比學趕超氛圍;二是通過沉浸式研學深化理論認知;三是通過紅色教育強化宗旨意識;四是通過經驗交流激發(fā)創(chuàng)新動能。全程秉持“安全為先、務實高效”原則,既彰顯組織關懷又傳遞奮斗號召。參與的優(yōu)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紛紛表示,要把組織的關愛轉化為集團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持久動力,在新征程上勇?lián)姑?、再立新功?/div>